电影《绣春刀2》修罗战场电影一开始,在镜头略过惨烈的战斗场面之后,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明军军官沈炼、陆文昭有过一句对白:残阳如血,尸横遍野,几万条人命,割草一般就没了。再往后,从他们的对话中,我们得知他们是总兵杜松麾下的军官。如果熟读历史的人看到这里就应该觉悟到,电影发生的背景就是萨尔浒之战,被努尔哈赤歼灭的正是明军征伐努尔哈赤的,由明军大将杜松率领的3万明军主力大军。这也是首先被努尔哈赤歼灭的一支大明军队。努尔哈赤偷袭抚顺关、抚顺之后,明朝倍感事态严重,于是赶紧派兵驰援,然而援军行至途中却被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所败,明军损失惨重,一万多名士兵战死沙场,总兵张成荫、参将蒲世芳等将领也被杀害。

消息传至京城,万历皇帝大怒,即刻下令兵部尽快选择一能征善战之人,领兵出征,歼灭建州女真。经过反复的讨论之后,明朝委任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,掌管辽东一切军务。并派人通知叶赫部、朝鲜以求联合夹击努尔哈赤。除此之外,又从川、甘、浙等地调兵遣将,支援辽东。1619年2月,明军抵达辽东的军队加上叶赫部、朝鲜军一共11万,其中明军八万多人,声势浩大,军容严整。但是由于明朝财政吃紧,这么多军队多待一天就得耗费许多钱粮,于是万历皇帝坐不住了。此时,万历皇帝赶紧给杨镐下了一道圣旨,催促他赶紧寻找出击。杨镐无奈,在一切还未完全布置妥当的时候,就下令兵分四路,浩浩荡荡杀奔辽东,杨镐坐镇沈阳指挥。

按照杨镐的战略方针,四路大军将分进进攻,以赫图阿拉为目标,一举歼灭后金军。主攻部队就是杜松率领的三万明军。但是杜松贪功冒进,过于深入敌境,成为了一支孤军。而另外一支由刘綎率领的明军先头部队,也出现在了努尔哈赤的视野中。努尔哈赤认为,刘綎的部队兵少将寡,不足为虑,遂派500八旗兵出击、迟滞刘綎部,然后打算集中优势兵力,全力歼灭杜松这股主力明军。杜松大军来到浑河之后,杜松竟然喝起了小酒,面对滔滔不绝的浑河之水,他下令明军赶紧制作木筏渡河。在渡河的过程中,大批明军将士被冲入河里淹死,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。

监军张铨领兵20000余人以及无法渡河的辎重滞留河西大营,然而又用绳网维系木筏向河对岸输送了一些重武器,此时河流对岸是杜松以及10000名明军士兵。不多时,努尔哈赤率军已经赶到,遂派兵45000攻打河西大营的20000明军。此时时间是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一日下午14点16分,萨尔浒。张铨见八旗军已经杀到,赶紧开炮射击,然而此时天公不作美,竟然降了一场大雾,造成了射击障碍,敌我难辨。于是张铨下令点亮火把,照明目标,然后还击。但是火把却成了八旗军的目标,他们纷纷射箭,顷刻间箭如雨下,许多明军将士纷纷倒地身亡。

这时,另外一路由皇太极、代善率领的15000名八旗军也杀到了,开始侧击杜松这边的10000明军,努尔哈赤的一部分大军也加入了围攻。这时,河西军营兵败的消息传来,杜松的酒劲才稍稍缓和了一些,但为时已晚。在八旗军的两面夹击之下,明军惨败,主将杜松身中数箭,力战身亡。明军尸体可谓尸横遍野,冰雪也被染得鲜红,惨不忍睹。剩余的明军被八旗军逼到了河边,都不肯投降 ,纷纷跳入了河中自杀殉国。击败了杜松的主力明军之后,努尔哈赤随即对其他几路明军分别攻击,最终明军几路大军均被击溃。

萨尔浒之战,杜松率领的3万明军主力全部阵亡,主将杜松身中数箭,力战身亡。导致明军的四路围攻计划功亏一篑,最终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。我们不能把错误全部归咎于杜松,说他贪功冒进、饮酒误事,由于个人原因造成了许多非战斗减员。如果从全局考虑,万历皇帝本人也有责任,前方军备还没有全部准备妥当,仓促之间就下令出击,这也为失败埋下了隐患。